乳房脹痛潛在的六大危險
許多女性經常感到乳房脹痛。專家經過長時期的觀察和研究發現,女性主要有六種類型的乳房脹痛。
一、青春期乳房脹痛:一般在9歲~13歲時發生,初潮后,脹痛會自行消失。
二、經期前乳房脹痛:有許多女性在月經來潮前有乳房脹滿、發硬、壓痛的現象;重者乳房受輕微震動或碰撞就會脹痛難受。 這是由于經前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,乳腺增生,乳房間組織水腫引起的。月經來潮后,上述變化可消失。
三、孕期乳房脹痛:一些婦女在懷孕40天左右的時候,由于胎盤、絨毛大量分泌雌激素、孕激素、催乳素,致使乳腺增大,而產生乳房脹痛,重者可持續整個孕期,不需治療。
四、產后乳房脹痛:產后3天~7天常出現雙乳脹滿、硬結、疼痛。這主要是由于乳腺淋巴潴留,靜脈充盈和間質水腫及乳腺導管不暢所致。
五、人工流產后乳房脹痛:這些因為妊娠突然中斷,體內激素水平驟然下降,使剛剛發育的乳房突然停止生長,造成乳腺塊及乳房疼痛。
六、性生活后乳房脹痛:這與性生活時乳房生理變化有關。性欲淡漠或者性生活不和諧者,因達不到性滿足,乳房的充血、脹大就不容易消退,或消退不完全,持續性充血會使乳房脹痛。
女性完全不必為此憂心忡忡,但對于脹痛長時期不見緩解,甚至越來越嚴重,或者觸摸乳房時,發現有凹凸不平、邊緣不清楚、活動度差的腫塊時,則應及早去醫院檢查診治。
下面說說比較常見的經前有乳房脹痛。
很多女性都有經前有乳房脹痛的經歷,但是往往忍此疾患不去就醫,原因是認為這是小毛病,不重視,結果使病情一誤再誤。專家介紹:經前太早出現乳房脹痛,月經干凈后或排卵后出現乳房脹痛,穿內衣或觸摸時皆會疼痛,這種現象是屬于病態,很容易產生婦科疾病,如不孕癥和乳房腫瘤等。經前乳房脹痛是婦科病的一個早期且重要的信號。
嚴格地說,女性乳房屬生殖系統的一部分,受雌孕激素的影響很大。如果在某個階段身體的內分泌系統或卵巢功能發生紊亂,就會對月經周期及乳房組織有影響,從而產生一系列病變,最常見的,也是最輕的癥狀就是月經前乳脹。如果不給予必要的調理或治療,就會出現更多的不適,如:經前頭疼、煩躁、失眠,甚至經前周身痛、輕度浮腫等等。這些癥狀在月經后逐漸消失,逐月一次,反復發生,醫學上稱之為經前期緊張綜合癥。長此下去就會形成乳腺病,最常見的是乳腺增生,月經也可能因此而失調,出現月經紊亂或閉經,續而引發不孕。
中醫對此病早有所識,認為婦女在經前有乳房脹痛是與肝腎失調、氣滯血瘀等因素有關,中醫認為乳房是胃經所管 ,乳頭屬肝經所治。因此一切乳房疾病或發育不良或乳房萎縮 ,皆從肝胃調治 ,根據不同病情對癥下藥 ,常會獲得良效。而本病治療分類如下 :
(一)肝郁氣滯 :這類婦女大部份都有情緒不暢的病史或生活壓力過大 ,除了乳房乳頭脹痛不可觸摸外 ,伴煩躁不安、胸悶、肋骨抽痛、易怒、反胃、下腹兩旁脹痛、月經夾血塊色黑、性生活不協調、臉上長黑斑等。治療宜調肝理氣和胃 ,常用藥有烏藥、郁金、佛手、白芍、青皮、白術、麥芽、路路通等。
(二)肝郁脾濕 :常見的癥狀有經前乳房脹痛、觸痛明顯、下腹脹痛伴下墜感、胃口不好、四肢無力、易腹瀉、平時白帶多、月經量多色淡等 ,治療要健脾利濕行氣 ,常用藥有茯苓、白術、苡仁、厚樸、川楝子、合歡皮等
(三)肝腎陰虛 :這類婦女除了乳房脹痛外常會煩熱、睡眠不寧、頭痛眩暈、手足心熱、口唇色紅、唇舌易潰破、身體瘦弱吃不胖、腰酸、膝無力等。治療宜滋腎養肝、常用藥有沙參、麥冬、生地、川楝子、香附、白芍、丹參、澤蘭等。